首页 资讯 正文

铺就高原共富路——湖南对口支援山南系列报道之一

体育正文 172 0

铺就高原共富路——湖南对口支援山南系列报道之一

铺就高原共富路——湖南对口支援山南系列报道之一

从1995年开始,湖南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区(今山南市)。30年来,对口援藏(yuánzàng)结出(jiéchū)累累硕果,一批批湖南援藏干部在雪域高原(gāoyuán)接续奋斗,写下了动人诗篇;一个个湖南援藏项目在雅砻(yǎlóng)大地落地开花,促进(cùjìn)了山南“蝶变”。即日起,湖南日报推出系列报道,讲述湘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敬请关注。 华声(huáshēng)在线全媒体记者 郑旋 六月的雪域高原、雅砻大地,希望田野欣欣向荣。葡萄小镇内藤蔓绕枝拔节生长,有机果蔬基地芦笋大获丰收,藏香猪漫山遍野奔跑,牦牛肉(máoniúròu)、青稞等高原食品生产加工(jiāgōng)火热(huǒrè)。 1995年,湖南对口(duìkǒu)支援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今山南市)。30年来,在十批援藏(yuánzàng)干部人才的接续努力下,两地在加速发展的广阔空间里比翼齐飞、携手(xiéshǒu)共进。 立足湖南所能所长、山南所需所盼,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充分发挥湖南援藏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湘藏(xiāngcáng)两地产业合作,助力(zhùlì)山南经济高质量发展(fāzhǎn)迈上新台阶。 5月14日,俯瞰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桑日县帕竹葡萄小镇的高原葡萄产业示范基地。华声(huáshēng)在线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guōlìliàng) 摄 打造雪域(xuěyù)高原特色产业 从山南市区(shìqū)沿雅鲁藏布江北岸东行20余公里,世界海拔最高的(de)葡萄种植(zhòngzhí)基地沿江畔绵延不断。登上观景塔,可俯瞰葡萄种植基地和雅江(yǎjiāng)风景,阳光大棚里可体验葡萄采摘,售卖酒庄里的各种葡萄美酒琳琅满目。 桑日县地处冈底斯山南麓(nánlù),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段,属藏南谷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较干旱,适宜葡萄(pútáo)种植。 “这里的葡萄品质出众,附近拥有丹萨梯寺、沃卡(wòkǎ)温泉等景点,是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湖南援藏工作队调研后认为,结合桑日资源禀赋(bǐngfù),在当地发展“葡萄+旅游”产业大有可为(dàyǒukěwéi)。 近三年,湖南援藏工作队投入(tóurù)资金2000余万元,分两期推进桑日县葡萄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全面助推(zhùtuī)葡萄特色产业发展(fāzhǎn),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9600亩,年销售葡萄酒达30万瓶。 “把‘小葡萄’做成(zuòchéng)了‘大产业’,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帕竹酒庄销售总经理(zǒngjīnglǐ)杨承介绍。 西藏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生产经验相对落后。在山南市扎囊县(zhānángxiàn)阿扎乡,一片曾经贫瘠的沙地,经过(jīngguò)土地改良,如今变成了生机盎然的有机蔬果(shūguǒ)“聚宝盆”。 走进绿之源有机蔬果基地,成片芦笋破土而出,藏族工人打包装箱,忙得(dé)不亦乐乎(bùyìlèhū)。基地负责人李东平告诉记者:“芦笋就喜欢这样的生长(shēngzhǎng)环境,这里出产的芦笋品质高。” 2019年,在政策鼓励和湖南省援藏工作队的引进下,李东平开始在阿扎乡投资创业。经过几年努力,高标准建设的联栋大棚近500亩全部(quánbù)投产。去年(qùnián),带动当地380户农民增收(zēngshōu),户均增收2万元。 优势“藏品”入(rù)湘热卖 风干牦牛肉、风味牛蹄筋(tíjīn)、牦牛奶片、青稞麻花……眼下,山南市贡嘎高原食品加工(jiāgōng)产业园内,藏湘韵味(yùnwèi)(西藏)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 “今年,我们还要增加风干牦牛肉和青稞麻花的生产线,开发(kāifā)更多的产品。”相比(xiāngbǐ)两年前,藏湘韵味公司总经理李明信心十足。 2023年,在杭州从事品牌箱包代工的李明,在湖南第十(dìshí)批援藏工作队的招引下,来到西藏创业。“刚来时,也没想(méixiǎng)好到底(dàodǐ)要做什么。”李明坦言。 湖南第十(dìshí)批援藏工作队长沙(chángshā)工作组组长雷凌湘早有想法。他和(hé)李明在办公室聊了三个半小时,建议李明投资建设牦牛肉和青稞的加工生产线,主打高附加值的“西藏特产”。 在湖南援藏工作队的支持下,这(zhè)两年,李明将公司(gōngsī)做到年销售额3.5亿元的规模,成为山南市农业龙头企业(lóngtóuqǐyè)。公司主打的牦牛肉、青稞麻花等产品,开始进入湖南热卖。 产品质量好,还要销路俏(qiào)。为推动藏品出藏,湖南(húnán)援藏工作队在长沙、株洲、岳阳、常德新建4家西藏商品展示销售平台(píngtái),为百余种高原产品打开市场。 和牦牛肉一样,曾藏(céngcáng)深山无人知的藏香猪,加工制成(zhìchéng)特色香肠、排骨等肉制品后,在长沙湘藏经贸中心销得紧俏。 藏香猪是山南市隆子县特色品种,过去多是群众(qúnzhòng)自家散养。2019年,经湖南援藏工作队“牵线搭桥”,隆子县引进(yǐnjìn)湖南建工集团和湖南现代农业产业控股集团,建设(jiànshè)玉麦湘标准化养殖基地。 “从传统家庭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西藏隆子县玉麦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yǒuxiànzérèn)公司负责人周白介绍,基地涵盖养猪(yǎngzhū)、饲料加工(jiāgōng)、粪污处理、屠宰冷链、饲草种植等全产业链,已成为西藏全区最大规模的(de)标准化藏香猪养殖基地。 如今,玉麦湘标准化养殖基地年出栏量达1万头,通过与湖南农业大学(nóngyèdàxué)等高校合作,依托印遇龙等院士团队的(de)指导,把藏香猪做成特色猪种,成为西藏代表性产品之一,拓展(tuòzhǎn)北上广及湖南等地市场。 激活经济发展内生(nèishēng)动力 在湖南对口支援的桑日、贡嘎、扎囊、隆子4县(xiàn),葡萄种植、食品加工(jiāgōng)、蔬菜种植、藏香猪养殖等当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多年来,湖南援藏工作(gōngzuò)队始终(shǐzhōng)坚持把产业(chǎnyè)发展作为援藏工作的突破口,立足山南实际,科学谋划、精准发力,积极探索产业援藏的“湖南模式”。 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进藏后,持续“输血”的同时,把“造血”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quánlì)“招大引强”,增强山南(shānnán)经济自我发展的能力(nénglì)。 中车山南清洁(qīngjié)能源装备产业园是(shì)西藏首个清洁能源产业链制造基地,也(yě)是湖南产业援藏的标志性项目。记者在产业园看到,箱式变电站、高低压开关柜等一台台大型清洁能源装备组装检验,有序“待发”。 “自去年首台产品(chǎnpǐn)下线后,公司在西藏地区拿下近6亿元订单。”中车株洲所西藏分公司市场部部长陈戈介绍,西藏风光水资源丰富,各类(gèlèi)清洁能源项目多,产业园生产的清洁能源装备,在华电才(cái)朋二期(èrqī)10万光伏等项目中广泛应用。 清洁能源、特色农牧、文化旅游等(děng)是西藏大力发展(dàlìfāzhǎn)的特色优势产业。近三年,立足山南(shānnán)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湖南援藏工作队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1个,引进(yǐnjìn)企业71家,签约资金达80.7亿元。 藏湘韵味、周大生珠宝、扎囊沙丘艺术(yìshù)公园、泰瑞医疗高原生态氧示范产业园、中车株洲所清洁能源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源源不断落地山南(shānnán),为当地(dāngdì)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湖南援藏工作队发挥优势,积极探索智慧招商,为隆子县引进日出东方3000万(wàn)太阳能(tàiyángnéng)平板集热生产线项目,落地(luòdì)乃东区建设,成功打造山南首个“飞地园区”样板。 通过“飞地经济+产业协作”创新模式,如今(rújīn),隆子县完成太阳能集中供暖项目建设,县城18.4万平方米范围内(nèi),7000余名群众家中暖气片取代(qǔdài)煤炉子,百姓生活日新月异,县域经济生机勃勃。
铺就高原共富路——湖南对口支援山南系列报道之一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